昭通市职业教育中心举办“红船杯”篮球运动会
纵使它有千年珍奇,今天也难免玉石俱焚了。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华文化的三个核心意蕴 一是以德为灵魂。
武王伐纣之后,周人反思夏、商亡国的教训,两朝都曾经秉受天命,并且享有不短的国祚,可惜惟不敬厥德,对道德没有敬意,极度腐败,故天降丧于殷,天非虐,惟民自速辜。他认为,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高城、深池、坚兵、利器、积粟、储米,也不是封疆、险固,而是人心的向背。周人崇信天道,视其为天之正道、宇宙公理。士以近乎严酷的要求修身进德,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儒者终身学习,旨在报效天下。
他们不惜以生命捍卫自己毕生追求的道德理想,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为人类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模式,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嵇康的《养生论》与庄子的《养生主》一脉相承,都强调只有精神不被外物——特别是功名利禄——所诱惑,才能专注于大道,与天地精神往来。
这些观念,都是对于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庄子》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染了李白,激发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大胆地运用高度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来表达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庄子》中的仙道人真人至人神人真君全真等称谓,以及守一导引吐故纳新等概念,都成为道教理论的重要术语。据《高僧传·释慧远传》记载,慧远早年精通老庄思想。
李白在《大鹏赋》中说: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庄子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嵇康平生崇奉老庄思想,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说:老子、庄周,吾之师也。苏轼诗词在艺术风格上受庄子影响很大,清人刘熙载《艺概》云:诗以出于《骚》者为正,以出于《庄》者为变。而鲁迅对庄子也有很高评价,他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其为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在玄学的清谈中,魏晋名士们围绕一些玄远深奥的哲学问题,如本与末、有与无、动与静、一与多、体与用、言与意、自然与名教等等,进行析理问难,展开辩论。
阮籍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人物。由于佛教与老庄思想具有许多内在的相通之处,佛经教义可以依附于老庄思想而传播,一些僧人便借用老庄思想宣扬佛法。只有除去名教的束缚,让天下百姓从欲,恢复人们的自然本性,才能使社会得到治理,走向和谐。相比之下,内容丰富、阐述细致、语言生动的《南华真经》(即《庄子》)对于道教的影响,实际上比《老子》更大。
他的丰富、深邃、具有独特魅力的思想,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对中华文脉的形成和传承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庄子》开篇《逍遥游》中展示了一副鲲鹏展翅九万里的神奇画卷,其壮阔的意境、磅礴的气势,让李白赞为仙人所写。
不过我们也可以用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那么最合适的,还是闻一多《古典新义》中的这句话: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曾有人问当时的大名士、书法家王羲之:支道林解释《庄子》,独出新意,你愿意见一见他吗?当时王羲之不以为然。
东晋高僧慧远,同样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般若无知论》强调般若智慧(佛家智慧)与世俗智慧不同,般若不以现实世界为认识对象,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僧肇认为天地万物不是真正的存在,但也不是真正的不存在,即所谓非有非真有,非无非真无。在《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中,他写道: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其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庄子思想与老子思想共同奠定了道家哲学体系的基石。庄子还是一位语言大师。
辛弃疾也深受庄子影响,他在诗词中常常征引《庄子》中的典故。他们都将知识分为真知和俗识,都认为如果让世俗之知充塞心田,便无法获得真知。
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于长生之方也。故经云:圣心无所知,无所不知。
《庄子·马蹄》说: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这种精神品质,成为感召后世文人追求理想人格的一种精神力量。
他二十一岁皈依佛门,师事道安学习佛法。清谈不谈俗事,只谈《老子》《庄子》和《周易》。庄子说形有靡而神未尝化,道教便把长生成仙、超越生死的根据,建立在人的这种永不消亡的精神上。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则说: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
在《大人先生传》中,阮籍借大人之口,抨击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的权贵阶层和上下相残的社会现实,挞伐权贵们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控诉名教对人性的摧残。《庄子·天下》所称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可以说是对《庄子》奇特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概括。
在行为特征上,阮籍有庄子的遗风,他隐居山林,纵酒谈玄,表现出一种放任不羁的叛逆精神。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都发挥了庄子的自然人性论思想。
人之形体是有生灭的,但人之精神是无生灭的,所以人是可以长生久视的。嵇康还发挥了庄子注重精神修养的思想,他在《养生论》中说: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在《卜疑》中他还表示自己所向往的,是如庄周之齐物变化,洞达而放逸。但随着道教的发展,道教理论需要建立起完整的体系和完善的教义,而《老子》五千文过于简略,一些思想语焉不详,缺乏细致的阐述,语言也较为玄奥。文脉,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在这里,庄子思想对僧肇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长生之道,道之至也,故古人重之也。庄子不仅提出了小说这个概念(见《庄子·外物》),而且概括了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志怪。
庄子的寓言创作也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金代著名道士丘处机在他的《长春祖师语录》中说:生灭者,形也。
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庄子》一书还通过寓言故事,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成语,如鹏程万里越俎代庖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朝三暮四望洋兴叹亦步亦趋每下愈况唇亡齿寒踌躇满志螳臂挡车大相径庭等等。